招商加盟咨询热线: 400-6263-889

在特大台风面前人如蝼蚁1969年汕头牛田洋垦区特大堤堰溃决事故

———— 发布时间:2024-08-19   编辑:澳门新葡萄新京  阅读次数:————

  

在特大台风面前人如蝼蚁1969年汕头牛田洋垦区特大堤堰溃决事故(图1)

  广东省汕头市西郊的牛田洋,在1962年之前还是一片沿海荒滩。1962年,中国人民41军(是我军军史悠久的部队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我党胶东特委于1937年12月24日在文登天福山发动的天福山起义,后几经改编,至1948年11月,根据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改称中国人民第41军,随后参加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以及广两广剿匪作战,1985年,第41军改编为第41集团军,2017年4月被改编为第75集团军)122师进驻汕头后,为解决粮食问题,派兵在牛田洋围海造田、建立围垦区。

  在1962年的当年总共围出良田11700亩,于1963年正式开始粮食生产,至1965年已经达到亩产1190斤的水平。不但解决了部队的粮食问题,还有余粮支援地方。122师随后继续牛田洋的筑堤拦海工程并继续垦荒,至1968年7月,筑堤拦海工程全面完成,围垦面积扩大到了2万多亩,逐渐形成了牛田洋农副业基地。

  在部队围垦期间,广东的诸多大专院校——如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外国语学院和中山医学院等院校每年都会派出一批学生前往围垦区参加劳动锻炼,与战士同吃同住同出操同劳动,作为“学军”运动。

  对此表示高度肯定和赞扬,特别写下《牛田洋的精神》一文,并在1966年5月7日发出了著名的“5.7指示”,指出“军队除打仗以外,还可做各种工作,军队应该是一个大学校”;“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

  1969年122师随41军调防,接替进驻牛田洋的是55军(1952年10月8日奉命令由第21兵团改编而成,1985年10月31日响应“百万大裁军”的号召全军编制撤销)的219师。而广东院校学生前往牛田洋“学军”的传统则延续了下来——7月,164师某部接替了219师某部完成了换防,但仍有部分219师人员和55军直属人员留在牛田洋。

  1969年7月下旬,汕头市受到台风天的侵袭,国家气象中心预告:第6903(意思是1969年的第三场)号强台风“维奥娜”将在7月28日4时左右在汕头地区登陆,台风中心将经过汕头、澄海、潮阳、南澳等地,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更要命的是:台风到来的时候,汕头沿海正值大潮期,风、潮、雨三重重压,沿海防汛的压力空前巨大——

  7月26日,“维奥娜”加强为130KT的超级台风,而显示出巨大力量的她仍在抓紧进入海峡的最后时间继续增强。7月27日凌晨,“维奥娜”闯进了国家气象中心公布的24小时警戒线,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也正在这时测到了“维奥娜”的最低气压897HPA;这很可能是建国以来从华南方向进入24小时警戒线日深夜,汕头地区革委会的值班电话响了,电话是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打来的,总理在电话中对台风的量级表示忧虑,建议如没有把握,就“提前将人撤下来”。但是汕头地区革委会负责人表示:有信心守住海堤。此后,汕头地区就此进入了紧急状态。从市到县,从县到公社,从公社到大队,人们毫不讳言自己的万丈雄心:让台风在我们的众志成城面前屈服吧!

  汕头人的自信倒也不算“迷之自信”,因为汕头地区本来就是台风时常光顾的地方,当地人对台风可以说已经“习以为常”,自有一套应对台风的措施。远的不说,就在一年前的1968年,汕头军民就众志成城地扛住了6814号台风,保住了海堤不失。人们认为:既然能扛住上一次的台风,那也能扛住这一次的。

  7月28日4时30分,第6903号强台风如期而至,登陆点位于惠来县客鸟尾,汹涌的海潮漫过海堤倒灌汕头市区,造成汕头全城被淹,市区平均水深2.3米,郊区以及所辖各县城的水深普遍超过3米,最深达4米,汕头变成一片泽国。强台风造成汕头地区海陆空交通全部瘫痪,电话电报等通讯联络全部中断。

  当时,驻扎在牛田洋围垦区的55军164师的官兵以及在围垦区进行锻炼实践的本、专科大学生、研究生(还包括几名友好国家在华的留学生)总共2183名,他们得到的命令是死守海堤,保卫新垦的土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围垦区内还有大量的居民以及下放在此劳动的“五七干校”干部),掩护群众安全转移到地势高处,必要的时候要用自己身体去堵住海水。在守堤期间,他们一共抢救了3700多名遇险群众,将他们连同动员转移的6400多名群众一起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由于台风等级和造成的海潮远远超过了围垦区海堤所能防护的等级,海堤在当天6时左右就被海浪冲毁,留守在海堤上的官兵和学生几乎全部被海浪卷走,海水进而涌入垦区,淹没了不少来不及撤离的人员,整个垦区陷入一片汪洋。

  由于节省起见,部队的营房都是由茅草搭就,在“维奥娜”12级飓风中显得那么脆弱。屋顶一个个被掀翻,随后飞得无影无踪;墙破了,用木板挡住,用柜子顶住,战士们想尽了一切办法来保护他们的营房,然而12级的飓风却不是人力所能抗拒。树倒了,房塌了,电线杆拦腰折断,狂风所到之处,无坚不摧,残骸遍地。牛田洋三米半高的大堤被狂潮削去了两米,仅剩残缺不全的废墟,堤内尽成泽国。

  当海潮退去的时候,救援部队的官兵进入现场时,映入眼帘的是这么一副悲惨的场面:……水里到处都是尸体,有的人还穿着一身绿色的军装(65式军装),衣服的扣子扣得十分整齐,但大多数的尸体上只穿着背心和裤衩,那些都是守在海堤一线的抢险突击队的队员,他们三五成群地挽着手,到死还保持着抢险护堤的姿势,挽在一起最多有八个战士。在收敛尸体的时候,这些人的手就这样死死挽在一起,怎么扳都扳不开,最后不得不动用了钳子……

  经统计,牛田洋围垦区一共有470名55军各部官兵(主要是164师和219师的官兵)和83名学生牺牲,算上在垦区内的居民和下放到垦区劳动的各单位干部职工,整个牛田洋围垦区的死亡人数为894人。整个汕头地区一共有1500多人在这次大灾中失去生命,一共有141025间民房以及3502间工厂和仓库被冲毁,总共有42万亩水稻和45万亩其它作物田被淹,堤坝和围堰崩决长度达316540米!

  1969年7月28日的这次强台风是汕头解放后遭遇的强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波及面最广、危害性最大的一次。

  事后,汕头市革委会在下发的一份文件中这样描写牛田洋围垦区的官兵和学生的行为:“官兵、学生无私无畏地开展劳动生产及抗灾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为保护这片新垦的土地,驻守牛田洋生产基地的部队官兵于该基地锻炼的2183名大学生,参加了抗击强台风和暴风潮的战斗,共抢救遇险群众3700多人,动员帮助6400多名群众安全转移,而部队和大学生在抢救海堤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中,有470名官兵和83名大学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当时,正在垦区下放劳动的外交部科员、2003年至2007年任外交部部长的李肇星在2013年1月1日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时就被问及了此事。

  记者问:“您曾在广东插队,1969年牛田洋事件,当时造成470名部队官兵、83名大学生悲壮牺牲,您当时有何经历?”

  我们在那里锻炼的大学生、研究生、留学生牺牲了83人,其中就包括外交部的3名同事,我活了下来。在这里,我要感谢当时的一名30多岁的‘老连长’。当时接到的命令是‘用自己的身体去堵海水’。但那个老连长对我们说:‘撤吧,海堤要垮了,错了我负责’,他没能下来。当时我是炊事班长,负责为大家送饭,因为送饭送不到最前线,所以最后我抱住了一根木头才活了下来。要不是有‘老连长’的这命令,还会死更多的人。

  ”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的原汕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赞发当时也在牛田洋下放劳动,亲历了整个事件的经过。他是这样回忆的:当时刚调防的部队对潮汕潮汐、风暴的自然灾害处置经验不足,所以选择了死守而不是及时撤退。他对当日风摧屋倾、瓦片纷飞、积水齐腰的景象记忆犹新,幸好凭借对周边地形的熟悉,他才能带着另外几名学生从现场侥幸撤退。

  另一名不知名的幸存者回忆起自己当时的经历依然唏嘘不已:当时他被冲入海里,但他很幸运地攀住了一张在水中漂泊着的木床,随后更加幸运的是在不久后又有个木箱子从他身边飘过被他“截”下,意外地在箱子里发现了一瓶米酒,他一路随波漂流,不时喝一口米酒来驱寒保暖,一路漂流到了揭阳才被人救起,捡回了一条命。

  事后总结经验教训,认为造成这次堤堰溃决事故生命损失极其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受到极为严重的“左”的思潮影响,各级领导乃至部队的基层官兵,甚至平素最讲科学的大学师生的价值观也出现了偏差,认识不到生命价值的极端珍贵,普遍把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摆在保护生命安全之上。灾难来临之际,农场领导丝毫不考虑人命的安危,竟下出“用自己的身体去堵海水”这样的命令。无视科学规律,脱离实际,盲目自大,片面强调保护财产而忽视对人命的保护。周恩来在总结会上痛心疾首地强调:

  此外,根据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总理在事后一段时间一直自责不已,念叨着要是前一天他在那个电话里强硬命令汕头地区革委会“必须把人撤下来”的话,就不会死那么多人。

  为了纪念牺牲的烈士们,1972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莲塘街道莲塘军营内竖起了一座“七二八烈士纪念碑”,碑上刻着所有为保卫牛田洋围垦区牺牲的官兵和学生的姓名。并有这样一段碑文:“1969年7月28日,汕头地区遭受历史上罕见的强台风,大海潮的袭击。驻在这里担负战备生产任务的人民某部段文波,王秋萍,王丙申,陈汉民等,为了抢救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光荣牺牲,特立此碑纪念。”

  此后,每年的7月28日,都会有老兵、曾经在围垦区劳动的幸存者以及普通汕头市市民自发来到这里祭奠这些烈士。

  2007年,经汕头大学社科部与牛田洋农副业基地共同商定,决定在牛田洋农副业基地建立“汕头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建立了纪念馆,以纪念那些将青春、汗水乃至生命留在这里的学生们。

 澳门新葡萄新京-新莆京游戏大厅-新澳门游戏网站入口app 版权所有 网址:http://www.0755shouhui.com 地址:杭州市下城区环城西路

 Porwered by 澳门新葡萄新京   闽ICP备202200813号">   技术支持